文|黄鹤春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中国干部学习网当代家风研究院原院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国学院谱学文化与家风建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唯有良好的家风方能孕育一个朝气蓬勃、文明向上的社会 养成良好家风既刻不容缓,也需久久为功,因为家庭存在有多久,养成良好家风的时间就有多长。
江苏省扬州市新盛街道一小区公园内的“家风家训”主题广场李响摄/本刊“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更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灿烂文化所孕育的许多优良传统之一。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良好家风的主要目标是养德、处世、进学、担当。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我国历史上,传承良好家风所形成的家族,各尽其力、各尽其智,以成子孙之教;以家族贤良清白之风,形成了家谱、家书、家训、堂悬、壁挂等丰富的家风养成教育成果。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家风与国风休戚相关所谓家风,是指一个家族通过共同坚守的价值追求、善恶取舍、道德选择而形成的稳定的处世原则、行为方式等,是一个家庭相对成熟的生活态度、审美格调及精神气质。在中国传统家文化中,家与国密不可分。《孟子》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大学》则进一步把家风提高到国家兴亡的高度,指出“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这样的家国一体的思想在后世不断传承,日趋丰富。正所谓,家风与民风交相辉映,民风与国风休戚相关。家风源于家庭,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微观载体,以一种无言的教育,化人性于潜移默化中,聚人心于春风细雨间。例如,就儒学而言,早期的儒家思想就是以父子相继与收徒讲学相结合的“家学”形式得以传播的,家风以其浅易性将儒家伦理贯彻到市井家庭,客观上起到了传播、普及儒学的作用,推动了儒学的社会化。在现代社会,好的家风必然能影响、促进好的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形成,唯有良好的家风方能孕育一个朝气蓬勃、文明向上的社会。爱国厚道诚信立人“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历史经验证明,拥有良好家风的家族,都有相当高远的目标设定。例如,在中国传统家文化中,以忠君爱国为基础,以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为路径,来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或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目标,其形式表现为立德立言立功。当代良好家风建设,应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养分,推动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良好家风目标的设定,需要考量这些因素:爱国是前提。翻开几千年中国历史画卷,中国人追求的是一种魂,那就是民族之魂、国家之魂,祖祖辈辈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精神力量、精神支柱,那就是博大精深、生生不息的中华美德。中国有四亿个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是传统家风中不变的核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同时,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家庭梦才能成真。平衡利己与利他。从传统文化中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到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是以利他为始终。进入现代社会,同样要通过良好家风传承主张人相和、人相爱、人相尊、人相敬。树立良好家风,就要坚守德性底线,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将敬畏与感恩根植内心。立言立功之初,先要立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德始终是教育的首要目标。例如,“君子怀德,而小人怀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仁义礼智,德之四维”,等等。德,表现在为人、处世、治学、尊重自然、寻求真理等行为举止的诸多方面。在以“仁”“人”为内核的中国传统道德体系中,善与爱都是“德”的原动力,敬畏与感恩则是实现“德”的通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只有心存敬畏、心有感恩,才会有所为有所不为;能有奉献有担当,能尊重他人尊重自己,能身处逆境而心存喜悦,而这也是形成良好家风的主要要素。让文明蔚然成风家风清,则党风正,民风淳。要促进家风和民风的融合发展,让良好的家风促政风带民风,就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家风的点点滴滴,践行在生活的每一个文明习惯之中,促进良好社会生态和政治生态的形成,让文明蔚然成风。培养良好家风,如果说家训是灵魂,那么远大的家庭理想目标就是载体,系统的教育体系则为支持,家规与家法是培养工具,而家人是不变的主体。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行为是良好家风养成的初级阶段目标,而让个体行为成为社会风尚,则是良好家风形成的延伸性成果。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养成良好家风,既要制定家训家规等基本的行为准则,还需关注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互补性设置,并以愉悦友爱的传递方式,让家人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此外,还可根据每个家庭的不同情况,尊重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建立充满亲情的纠错帮扶机制,长久坚持的心理准备与物质安排,让家族能够代有良才向社会输送。有良好家风的家庭,必崇学而厚教、自省还自律、有责且担当,能为社会培养输送更多建设性人才。创建良好家风,我们不仅要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要博采众长,向世界其他民族学习,更要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养成良好家风既是家庭教育重心,也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点,还是家庭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应尽的责任。养成良好家风是家庭的大事,也是社会的大事,既刻不容缓,还须理性对待,拒绝速成。因为家庭存在有多久,我们养成良好家风的时间就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