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祖系始迁于兹,以忠孝传家,子孙卑职卑昌,人丁数十万。自家乘一修,赖先哲为我族立下《家训》《家戒》。现解读传世,以启迪来者。”
雪峰山区,沅江之畔,湖南省溆浦县,7月8日,来自各地近200余位唐氏世椿公后代齐聚于黄茅园镇。以“忠、孝”为标准,表彰家族10名“孝、德、贤”模范。
跨黄河、渡长江,跋涉千里,从太原迁徙而来。南与北、古与今,时空在唐氏宗祠交织。
千年家族,古老的家风,至今依然吹拂。
传
农历六月初六,是传统的天贶节(晒谱节)。一场夏雨,落到黄茅园镇,唐氏宗祠内,族人齐聚,追忆先祖“创业”的艰辛岁月。
“先祖世椿公本是太原人,随宋朝南迁,定居溆浦到现在,已经有千年左右。”81岁的唐邡林,曾是中华唐氏文化研究会两届副会长,对于家族历史,早已了然于心。
唐邡林介绍,祖先南迁的首站,本是在广西,辗转到溆浦,流经多地后,才定居黄茅园镇。随后,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在山间开垦出一万多亩田地。
彼时的唐氏族人,只有唐世椿一家老小。近千年过去,此时的唐氏家族,在黄茅园镇便有2万多人。
清嘉庆年间,唐帮台给族人制定下家训、家戒。以忠、孝传家,以期家族昌盛。如今的唐氏宗祠内,先祖牌位两旁,家训、家戒悬挂高墙。
黄茅园镇,溆浦县的南大门,古称金鄜乡。在黄茅园镇不到15平方公里的地方,就有各姓氏宗祠23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抗日战争时期,在唐氏家风的熏陶下,唐氏家族英勇抗战。1945年,在中日最后一战——雪峰山会战中,400余名唐氏族人在黄茅园镇阻击前往芷江的日军,不少族人在战争中牺牲。
“倡孝、倡悌、戒赌、慎酒、戒盗、戒毒。”在之后的200多年间,家训、家戒根据时代发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承
娘屋乖姣女,婆家贤孝媳的李玉萍。
身在新疆,心系家乡,为宗祠建设慷慨乐捐的唐必建。
牢记“以顺为孝”祖训,侍奉母亲数十年如一日的唐湘中夫妇。
……
他们虽年纪不同,性别各异,所在地也各不一样,但却有个相同的身份——唐氏世椿公后代。
“通过对十户‘孝、德、贤’典范的表彰与宣传,对引领族人积极向善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华唐氏世椿公理事会理事长唐刚成表示,此举希望使宗亲关系更加密切,更加融合,增加宗亲凝聚力,传承家族优良传统,使唐氏子孙成为孝双亲,爱同胞,睦夫妇,亲宗族,勤学习,守法纪,重修养,善持家的“孝、德、贤”典范。
唐刚成介绍,多年来的土耕农种,黄茅园镇经济并不发达。唐氏宗亲齐心协力,改善生活,先后成立溆浦县晋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有晋阳农业专业合作社、晋阳荷花园、晋阳石业,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建起了晋阳幼儿园。
修建公路,助学及村部改造;精准扶贫,与20多个村结成帮扶对子,解决100余人的贫困人员就业;每年用于幼儿园的补贴,便需2万余元。几年来,唐氏族人累计捐献资金近百万元,其中救济贫困群众十多户。
“公司成立之初,章程里就规定每年拿出5%的利润用于公益事业和儿童助学金,帮助贫困户。”唐刚成说。